“我们一直以为法院是一个讲法不讲情的地方,参加了今天这场法治家庭会,才晓得原来法院也有这么温情的一面。”
“就算我们离婚了,也不会放松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,一定会努力让她健康快乐地成长。”
近日,一起离婚案件的当事人在“法治家庭会”结束后紧紧握住承办法官的手百感交集。
![](https://img.chinacourt.org/ptr/original/283/3027283.jpg?imgid=3027283)
近年来,高坪区法院积极推进家事审判工作方式和工作机制革新,组织开展“法治家庭会”,用司法“疗愈”亲情,坚持“传播良好家风+推进诉源治理”与“构筑和睦家庭+强化多元解纷”并举,以专业化审理结合司法服务,致力于加强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。
#
萌发:一个关于“法治家庭会”的创意
家庭是社会的细胞,家庭和谐事关社会稳定。长期以来,家事纠纷在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中占比较大。而家事纠纷案件又往往裹挟着复杂的家族矛盾和情感纠葛,这导致了家事纠纷即便结案,事了却难。
在家事纠纷的源头预防方面,高坪区法院主动与区妇联合作,组织开展“法治进家庭”专题活动。该活动以社区为依托,以促进家庭成员共同学法、守法、用法为主线,以未成年人权益保护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、婚姻家庭类法律知识普及为主要内容,每季度组织开展家长、孩子共同参与的模拟法庭、家庭座谈会等双向互动活动。活动前,高坪区法院通过分析案件受理情况、调研群众需求、部门沟通协调等确定宣传主题及方式,根据活动需要确定活动承办人及地点;组织开展具体活动时,制作活动视频,利用传统媒介及网络新媒体开展宣传,获得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。
除此外,高坪区法院不断强化家事审判,抽调家事审判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组建家事案件类案精审团队,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注重修复受损的亲情。家事审判的法官们立足多年经验,萌发了召开“法治家庭会”的点子并付诸实践。
#
尝试:一场开在法院的家庭会议
“法官很耐心地听我们的想法,劝了我很多,这些年我确实没尽到一个好儿子的义务,我愿意接受调解。”一场“法治家庭会”结束后,当事人如是说。
李大爷(化名)因年老体弱多病,已完全丧失自理能力,三子女遂将其送至老年公寓养护。后期由于无人为李大爷缴纳养护费,李大爷已拖欠老年公寓养护费一万余元。由于三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,大爷的生活无着落,便将三人起诉至高坪法院。
承办法官在法治家庭会上从法律和情感的双重角度出发,围绕《民法典》中关于赡养老人的规定,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法晰理,弘扬孝悌之义,传递孝德正能量。最终李大爷与三子女达成调解协议,由三子女平摊拖欠的养护费并在今后按月缴纳。
“类似案件有很多,我们的法治家庭会,就是要面对面听诉求,实打实解难题。”高坪区法院武强法官介绍到。
考虑到家事纠纷的特殊性,高坪区法院树立家庭本位的裁判理念,承办法官会结合案件实际情况,认为确有必要的便会组织召开“法治家庭会”。会上,当事人及亲属都可以畅所欲言,用有效沟通消融关系的冰霜。法官由此能更深层次地看见双方之所以对立的根源,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说解劝导。纠纷处理过程中,注重保护妇女权益、未成年人利益、老年人权益,充分发挥家事审判的诊断、治疗、修复作用,实现家事审判司法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有机结合。
#
延伸:一场以爱为名的双向奔赴
“法治家庭会”是高坪区法院延伸司法服务的又一举措,家事审判的法、理、情由此兼容契合。离婚案件、涉及抚养、赡养、变更抚养关系、继承等家事案件都广泛引入“法治家庭会”机制,以达到协调家事矛盾、修复受损亲情、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效果。濒临破碎的一家人因为一场“法治家庭会”得以重新坐在一起,复盘一路走来的苦乐交织,高坪区法院的法官们觉得这是一场以爱为名的再次奔赴,让司法“疗愈”亲情。
同时,考虑到案件庭审关于诉讼参加人的限制,当事人以外的家族成员缺乏表达意见的通道,高坪区法院还积极拓展“参会人员”,加强与司法所、综治办等部门协作,吸收人民陪审员、社区网格员参与调解,引入亲朋好友、社区干部等娘家人、知心人共同参加法治家庭会,提高纠纷处理的效率。据统计,高坪区法院家事案件调解成功率始终保持在60%以上。
回访帮扶机制是“法治家庭会”的重要延伸,高坪区法院定期对家事案件当事人进行回访,了解矛盾化解情况、家庭生产生活情况,帮助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实际困难。尤其是对涉妇女儿童权益、老年人赡养等案件的当事人保持高频次回访,建立“一人一档”,保障妇女儿童、老年人重享家庭温暖。今年以来,通过对涉未成年人抚养费案件及老年人赡养案件进行回访,促成20余名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。
![](https://img.chinacourt.org/ptr/original/284/3027284.jpg?imgid=302728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