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坪区法院在开展判后答疑过程中,发现存在以下问题:一是当事人对判后答疑工作知晓度不够。部分当事人对判后答疑工作不了解,或对申请答疑流程不了解,不知道如何申请答疑、向谁申请答疑、需要提交哪些资料,害怕程序复杂等直接拒绝判后答疑,对裁判文书有疑问时往往直接采取上诉或者信访的方式解决,形成诉累。二是开展判后答疑工作规范性不强。因没有明确的工作指南,各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,导致判后答疑工作开展不规范,不成体系,法官及法官助理在选择答疑地点、方式也较随意,不利于工作监督。部分法官对不属于判后答疑范围的事项进行答疑,导致当事人与法官的矛盾升级甚至出现信访事件。三是法官开展判后答疑工作积极性不高。随着收案数量逐年增大,法官长期超负荷运转,难有时间开展判后答疑工作。同时,部分法官认为裁判文书已经进行充分说理,不愿意再花更多时间对当事人进行解释,对开展判后答疑工作持敷衍态度。 对此,该院采取以下措施:一是规范工作,研究制定《判后答疑工作实施细则》。由诉讼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判后答疑工作,案件承办法官负责具体答疑,明确适用判后答疑的案件范围、答疑方式和答疑内容。根据不同当事人的申请制定相应的可供执行的答疑流程,绘制一目了然的判后答疑工作流程图,设计判后答疑申请表和判后答疑接访登记表,保证承办法官开展判后答疑工作的规范性和有迹可循。二是强化宣传,提升群众知晓度。印制《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人民法院判后答疑须知》随案附送,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当事人告知判后答疑的相关问题,消除当事人的顾虑。通过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大众推送判后答疑工作信息,并在向当事人送达裁判文书的同时告知当事人可申请判后答疑,提升群众知晓度。三是注重培训,引导法官主动开展判后答疑。认真学习开展判后答疑工作的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,详细讲解通过判后答疑成功消除当事人上诉和信访的典型案例,让法官真正认识到判后答疑工作对促进当事人服判息诉的重要意义,切实提升法官判后答疑工作主动性。四是主动出击,积极开展倡导性答疑。对于可能上诉的案件当事人,特别是败诉方,要求承办法官在送达裁判文书时主动进行答疑,及时释法说理,提升当事人对裁判文书的接受度。